1. 主页 > 变速箱 > 正文

“第三方测评”变乱测 亟待关进法治笼子

原标题:“第三方测评”变乱测 亟待关进法治笼子 冯海宁 3月21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《“第三方测评”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》,对12大平台7类350家“第三方测评”监督显示:“第三方测评”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大,“无标准测评”“以商养测”等妨碍公平竞争引不满(3月21日澎湃新闻)。 “第三方测评”由于缺乏合法资质、标准五花八门、测评结果存疑、“测”“商”勾连等乱象,受到社会关注。有人曾发问,谁来测评“第三方测评”?如今中消协扮演了这一角色,经过体验式调查后,既公布了调查结果,也公布了影响消费者权益的十大案例。 从调查结果看,测评标准类的问题最严重,占93.1%;公正性问题次之,占55.7%。另外,37.2%的消费者反映,通过观看“第三方测评”所购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;35.7%的“第三方测评”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。就调查结果而言,“第三方测评”不值得信任。 尽管“第三方测评”乱象频出,但调查显示,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“第三方测评”作品,说明不少消费者对“第三方测评”真相了解不够,也反映市场对这种测评有需求。要想保护消费者权益,打造放心消费环境,亟须治理乱象,规范“第三方测评”。 规范“第三方测评”,必须将其关进法治笼子。一方面,完善检验检测方面法规标准。虽然我国早已有《产品质量法》《标准化法》等法律,一些地方也有检验检测条例,但“第三方测评”不同于传统的检验检测,应当根据其特点制定专门的法规标准体系。另一方面,对“第三方测评”要有明确定性,即这是什么行为,要在法规中予以明确。直白地说,“第三方测评”就是一种广告行为,有人通过这种方式吸粉、刷流量,有人通过这种测评带货,还有人借此打击对手等。就其本质而言,是通过宣传达到某种目的。 只有将其纳入广告法规,让所有的“第三方测评”作品显著标明“广告”,才能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,也将倒逼测评者规范操作,因为一旦测评结果对消费者造成误导,就要为后果负责。消费者就可以以广告法规为依据进行维权,监管者在依法治理时,也有依据。 2021年,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(公开征求意见稿)》已提出,通过互联网媒介,以竞价排名、新闻报道、经验分享、消费测评等形式,或者附加购物链接的其他形式推销商品、服务的,应当显著标明“广告”。但该办法至今没下文。 希望上述报告成为规范“第三方测评”的助推器,既推动相关制度早日出台,也推动消费者、品牌商家、监管者等全面认识“第三方测评”——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“第三方测评”结论;品牌商家要对“泼脏水”的“第三方测评”说“不”;监管者也要有作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:

本文由汽车知识站代为发布,不代表汽车知识站立场,只作为汽车相关知识科普,相关维修及检查知识请做参考,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0530car.cn/article_125549.html